2017-08-17 08:47:00 黃建如
蚊子,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害人蟲,吮吸人血,傳染疾病,擾人睡眠,危害健康,可謂作惡多端。所以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“討蚊檄文”,讀來妙趣橫生。
晉朝傅選著有《蚊賦》:“眾繁熾而無數(shù),動聚眾而成雷。肆慘毒于眾生,乃餐膚以療饑。妨男工于農(nóng)田,廢女紅于杼機(jī)。”寥寥數(shù)語,羅列了蚊子的種種劣跡。清代詩人諸人荻作《黃鶯兒》詞斥之:“名賤身且輕,遇炎涼,起愛憎。尖細(xì)小口如鋒刃,叮得痛人,叮得癢人,嬌聲夜布迷魂陣。好無情,偷精吮血,猶自假惺惺。”此詞短小精悍,幽默風(fēng)趣,把蚊子的貪得無厭描寫得淋漓盡致。清代龔自珍有首討蚊詩中寫道:“天熱雨淋蚊很多,吮血播病逞兇惡。眾生祈有絕蚊法,除盡蚊蟲人快活。”詩人見蚊害肆虐,恨不得親手誅之而后快。
因為厭惡蚊子,古人常用蚊子來寓那些壞人、惡人。唐代詩人劉禹錫有一首《聚蚊謠》,詩曰:“沉沉夏夜閑堂開,飛蚊伺暗聲如雷。嘈然歘起初駭聽,殷殷若自南山來。喧騰鼓舞喜昏黑,昧者不分聰者惑。露華滴瀝月上天,利嘴迎人看不得。我軀七尺爾如芒,我孤爾眾能我傷。”詩人用夸張的手法,寫出飛蚊張牙舞爪的囂張神態(tài),并以蚊子暗喻那些專在黑暗中利嘴傷人的權(quán)宦和趨炎附勢之徒。
清代袁枚則把蚊子比喻成賊。他在《碧紗櫥避蚊詩》中寫道:“蚊虻疑賊化,日落膽盡壯。嘯聚聲蔽天,一呼竟百唱。如赴圜阓市,商謀抄掠狀。”詩人把蚊子比作借著夜幕壯膽、呼嘯而出的一群賊,很是形象得體。也有將蚊子比作趨炎附勢清客的。明崇禎四年進(jìn)士山東萊陽左懋第,勸導(dǎo)其姑父遠(yuǎn)離一伙靠奉承巴結(jié)取利的清客,曾以蚊子為喻寫過一詩:“入耳皆雅奏,觸面盡深機(jī)。吸飽飛飏去,主人知不知?”
但蚊子畢竟一小飛蟲而已。清道光年間,浙江名士單斗南寫了一首《詠蚊》詩,令人讀之頗感痛快:“性命博膏血,人間爾最愚。噆膚憑利喙,反掌隕微軀。”蚊子豈是人們的對手?一巴掌就要了蚊子的性命,何其快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