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2-06 11:59:59
近日,天氣寒冷,野外分外蕭條。但在柘城縣慈圣鎮(zhèn)君臣村昊晟種植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,卻熱火朝天,工人們正忙著管理蔬菜。
昊晟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周傳超告訴記者,去年他流轉了土地150畝,用來種植各類蔬菜,并在今年1月成立了種植合作社。“我流轉土地搞種植,是學習一個山東壽光的朋友,他在壽光種植搞得特別好。我聽說咱這邊也鼓勵農民成立合作社,就回來流轉地開始做了,總共投資100多萬元吧。”
提起蔬菜種植,周傳超信心滿滿,他打破了傳統(tǒng)種植模式,一年中各類作物能收種四茬,這給他增加不少收益。“我主要種植大蒜、毛豆、洋蔥、菜花還有蘿卜。種植大蒜,我通過蓋地膜,能提前半個月上市。大蒜收獲后種毛豆,從種毛豆到收毛豆僅用55天就可以上市了。”周傳超說,毛豆上市之后還能再接茬種植一季晚毛豆,兩個月不到又能見一茬效益。“晚毛豆收獲后,種蘿卜,青蘿卜45天上市。蘿卜收過以后,再去種洋蔥,洋蔥12月10日種,種植的洋蔥都是早茬洋蔥,‘五一’之前就可以上市了。”
就這樣,周傳超調整種植結構,加上利用套種模式和地膜覆蓋,達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。“因為我種的蔬菜可以提前上市,價錢也就比別人高。今年蒜薹最低賣到一塊八、最高賣到三塊五,我的蒜薹賣完了,其他人種植的蒜薹還沒上市。我種植大蒜一畝地最少能收入3000塊錢,種植毛豆兩茬一畝地能收入2000斤,能收入7000元,種植蘿卜能收入2000元,最后種植洋蔥一畝地還能收入3000多元。”周傳超說。
在周傳超的帶動下,村民們也都效仿他搞起了種植。
周傳超的合作社一年四茬種植模式,用工需求比較大,能帶動群眾務工。在這方面,周傳超優(yōu)先選擇貧困戶,周傳超說:“因為我這常年有活,很多人愿意在我這兒干。”貧困戶楊素芹說:“在這干活能靠住干,他一打電話俺都過來了,這里的活也輕松,不是多累。工錢一天一結,很牢靠。”貧困戶梁令蘭高興地說:“我都60多歲了,俺這個歲數(shù)也不適合出去打工了,在這干活待遇不錯,一天忙的時候能掙七八十塊錢,閑的時候也能掙五六十塊錢。”
周傳超說,因為柘城縣是全國最大的辣椒集散地,連續(xù)兩屆全國辣椒產業(yè)大會在柘城召開。他看準市場,接下來準備大力發(fā)展辣椒種植,“今年留的有70多畝春地,給山里紅辣椒廠鄭海華合作的,用作辣椒育苗”。
周傳超說,自己富不算富,大家脫貧了、增收了才能實現(xiàn)共同致富的小康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