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2-25 08:54:00
■楊舟平
老關(guān)中人常說:“小初一大十五”,可見正月十五元宵節(jié)在年節(jié)中的重要性。
正月十五為啥叫元宵節(jié)?在古代,夜同宵,正月又叫元月。相傳,漢文帝時為慶祝丞相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諸呂之亂,每逢此夜,必出宮游玩,與民同樂。后來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(jié)。從宋代時起吃“湯圓”成了元宵節(jié)的重要習俗,湯圓原名湯團,寓意合家團圓,因在元宵節(jié)時吃,又稱元宵。至于元宵為啥稱湯圓?眾說紛紜,真相不得而知。
元宵節(jié)習俗很多,除吃元宵外還有猜燈謎、賞花燈、踩高蹺、舞獅子等講究。元宵節(jié)對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兒時的“過元宵,挑燈籠”。這里的“挑”,關(guān)中方音讀第四聲,意為用細長的東西(如細竹棍)的一頭把燈籠舉起,叫挑燈籠。
在關(guān)中農(nóng)村,正月初五一過,年長的親戚特別是舅舅要給晚輩尤其外甥送燈籠。燈籠各式各樣,最常見的是紅紅的火罐燈籠、印著紅窗花的八棱燈籠……而我最鐘情的,是母親親手給我做的猴娃燈籠。
我的孩童時代,過年挑燈籠的誘惑不亞于大年初一吃臊子面、穿新衣、放鞭炮、掙壓歲錢等這些令我天天盼望的美事。我最喜歡的猴娃燈籠,母親一般從正月初三或初四有空就開始做了,一到初六晚上,我就迫不及待地挑著母親做的猴燈喊叫著玩伴,在村街道上舉著、炫耀著、游玩著,引來眾多孩子甚至大人們圍觀,尤其“猴娃”手中的“金箍棒”隨著我的走動,持續(xù)揮舞,玩伴們好奇羨慕極了,爭著要舉我的猴燈過把癮,我也慷慨地讓他們玩一小會兒。我小小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,這當然是母親的功勞。而母親已離開我九年了。
如今回想起孩提時挑燈籠的場景,仍覺快樂無比。如今,和我當年一樣年紀的孩子擁有更豐富的過年方式,但對于年俗、年味的體會,大家卻是相差無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