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3-05 16:13:32
重慶市豐都縣柑橘產業(yè)發(fā)展,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到戶之初,特別是以龍孔鎮(zhèn)楠竹村(原楠竹鄉(xiāng))為先的柑橘產業(yè)村。隨后,逐步向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輻射,近年來,通過不斷發(fā)展、優(yōu)化,全縣柑橘產業(yè)已達到9萬余畝,涉及龍孔、保合、名山等19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,年總產量5.7萬余噸,產值2.3億元左右,帶動約3萬戶農戶增收致富。
“在發(fā)展柑橘產業(yè)的過程中,這些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主要采取‘專業(yè)合作社+農戶+市場’等模式,通過示范帶動、技術培訓等,有力地提升了柑橘品質,拓展了市場空間,從而把柑橘賣得更遠、價格更高,最終實現了效益最大化。”豐都縣農業(yè)農村委主任唐代賢說。
強化技術培訓
“當初發(fā)展柑橘產業(yè)時,我們要求黨員不僅帶頭栽種,還要熟悉種植技術,成為柑橘的管理能手,種得要比群眾好。”龍孔鎮(zhèn)楠竹村黨總支書記何之炳說。
何之炳組織帶領黨員代表除積極報名參加縣、鎮(zhèn)柑橘種植專項培訓外,還自費購買柑橘種植技術方面的書籍讓大家學習,同時建立微信群相互交流柑橘種植經驗。學會后,再安排他們深入到田間地頭,“一對一”幫助指導農戶如何栽種柑橘樹苗。
“以前,我各自栽種了一批橘苗,但很多都死了,即便是活下來的也長得不怎么好。后來是何書記手把手教我怎么打窩、怎么施底肥、怎么覆蓋泥土、怎么進行苗期管護等等,結果這批橘苗都成活了下來,而且長勢比我各自栽種的還好。”楠竹村村民秦淑瓊說。
保合鎮(zhèn)新屋村一組村民李朝銀曾經有秦淑瓊同樣的經歷,剛開始時由于缺乏技術,他栽種的橘苗效果不好。后來,村上請來縣農技站技術員對他和村民進行,教他們如何除草、松土、施肥等,并建立微信QQ群,拉農戶進群互相取經,不斷提高種植質量。
“發(fā)展柑橘產業(yè),技術培訓是關鍵,不僅是龍孔鎮(zhèn)還是保合鎮(zhèn),抑或其他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,各地農服中心派出了技術員對果農進行栽種培訓,從而提高了橘苗成活率。”唐代賢說。
提質做優(yōu)品種
“前幾年,我們村的柑橘品種較為單一,主要是錦橙,有的樹種開始老化,品質也開始退化。”何之炳說。為此,村干部們積極跑市場,認真調查了解消費者的最新消費需求。
村支兩委還主動與柑橘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對接,在做大做強錦橙產業(yè)的同時,又培育出了臍橙、紐荷爾、血臍等多個優(yōu)良新品種,積極爭取項目支持,建立了示范標準化果園,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。特別是做精叫響了錦橙品牌,楠竹也因此被譽為“錦橙之鄉(xiāng)”。
保合鎮(zhèn)最早種植柑橘是從新屋坪村起源,當初,村里農戶均有不同程度栽種,但因村民多為自行購進橘苗,品種比較混雜,產生的效益不明顯。“后來,村上就指派我專程去江津區(qū)考察,隨后引進了梨橙樹苗,逐一對全村的雜牌品種進行一次‘大換血’。”村民文永權說。
經過20多年來的不斷發(fā)展壯大,特別是近年來的培育改良,最終證明梨橙結的果實比其他品種相對較大,果形端莊、整齊,色澤鮮艷、果皮顯薄,肉質細嫩化渣、汁多、微具香氣。梨橙也因此成為保合鎮(zhèn)的特產,保合梨橙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。
“對柑橘品種進行改良,培育更優(yōu)質的柑橘品種,是豐都縣柑橘產業(yè)做大做強的關鍵,近幾年,豐都縣還引進了沃柑品種,如社壇鎮(zhèn)社壇、陳家?guī)r等村種植的1800畝沃柑,以及龍孔鎮(zhèn)大面場村種植的200多畝沃柑,目前均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。”唐代賢說。
做好銷售服務
“每年柑橘成熟時,我把采摘的鮮果就近弄到柑橘交易市場出售,三四噸柑橘基本不出村就可賣出去,既節(jié)省了不少勞力和時間,又能夠賣上理想的價錢。”秦淑瓊說。
秦淑瓊說的柑橘交易市場,是楠竹村為了方便橘農銷售柑橘,于近幾年在該村村委會附近修建的一個水果市場,該市場緊靠沿江公路旁。市場周邊就是一片片橘園,每年柑橘成熟時,就有縣城的市民自駕車前來市場購買,高峰時,一天的交易量達到30多噸。
“同時,村干部帶頭開起了電子商務服務站,并利用微信、抖音等平臺,幫助村民把柑橘賣到了新疆、陜西等地,甚至賣到了國外的俄羅斯,賺到了外國人的錢。”何之炳說。
近年來,楠竹村還組建了6個專業(yè)合作社,采取“專業(yè)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生產經營模式,讓柑橘種植戶抱團發(fā)展,帶動全村柑橘種植管理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。每年通過合作社組織外銷的柑橘占到全村柑橘總銷量的一半以上,農戶把柑橘交給合作社不愁賣。
保合鎮(zhèn)也把梨橙銷售作為服務果農的重要舉措,充分利用微信、抖音等網絡媒介,現已創(chuàng)建電商平臺春艷農村綜合服務社1個、某某官網保合雙林土特產經紀人1名,簽約種植大戶30戶、脫貧戶50多戶。
“各地做好柑橘銷售服務,既把農戶的柑橘銷售了出去,自身也賺取了一定的服務費,這是實現雙贏的好事,有力地推動了豐都縣柑橘產業(yè)良好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”唐代賢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