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4-26 09:42:27
清明前后,桐花常見于郊原平疇、村園門巷。桐子樹枝繁葉茂,大多呈扇形,一樹的桐花盛開,有一種元氣淋漓、樸野酣暢之美。
此時,桃、李、杏、梨等早已花落蒂結(jié),草莓、櫻桃等趕早的果子令人垂涎三尺。在萬物生長拔節(jié)的蔥蘢里,桐花開得自若,花落也隨意。
宋朝詩人趙蕃在《三月六日》中寫道:“桐花最晚開已落,春色全歸草滿園。”百花爭艷的喧鬧之后,時至清明,春天已過大半,細雨霏霏,氣溫陡降,在最后一個倒春寒里,桐花是開得比較隆重的花朵了。因此,有人說桐花是清明的節(jié)氣之花。
桐花是春夏遞嬗的標志,在乍暖還寒的天氣里,它要歷練寒冬之后的冷凍。凍桐花,在民間便成了一個時令的標志,它雖不是一個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節(jié)氣,卻是一年中天氣的分水嶺——桐花落盡,地面陽氣升騰,夏天就慢慢來了。
在民間有一個說法:老弱病殘的人或牲畜,捱過了寒冬臘月,還得經(jīng)受凍桐花的考驗,如果能夠熬過凍桐花,便會逃過一劫。過了凍桐花的時節(jié),冬天的被褥和衣物方才“入庫”。
人間四月芳菲盡。這里的四月是指陰歷。“客里不知春去盡,滿山風雨落桐花。”其實,在陽歷的四月,那些想開的花朵都如愿盛放,落英繽紛之后幻化為青澀的果子掛在枝頭,此時桐花散發(fā)著恬淡的氣息,在煙雨中與草木之氣相融,于氤氳中暗香浮動。春事闌珊,乍暖還寒,冷雨飄灑。
桐花呈紫、白色,盛放時沉靜、素雅,凋零時地上如鋪茵褥,容易引發(fā)傷春情緒。在古代的詩詞中,有的文人墨客以“凍桐花”或“桐花凍”喻遭際,以此抒發(fā)落寞、沉重的心境。
桐花開放時,正是楊柳垂條,它們是“春深處”的標志景物。楊萬里在《過霸東石橋桐花盡落》里寫道:“老去能逢幾個春?今年春事不關(guān)人。紅千紫百何曾夢?壓尾桐花也作塵。”可見,桐花是春天百花爭艷之后的“壓軸戲”。
在鳥類中,送別春天的當屬杜鵑,杜鵑又名子規(guī)、謝豹。吳師道在《次韻黃晉卿清明游北山十首》中寫道:“桐花開盡櫻桃過,山北山南謝豹飛。”在傷春、送春作品中,桐花與杜鵑經(jīng)常聯(lián)袂出現(xiàn)。桐花凋落的視覺印象、杜鵑哀鳴的聽覺印象形成合力,給人以強烈的春逝意蘊。
桐子樹常見于門前、井邊,可遮蔭取涼,是故土的鄉(xiāng)愁寫意符號,見桐花而思故鄉(xiāng)是自然而然的睹物傷情。傷春情緒又常與羈旅漂泊、客里思家情緒交織;無論是桐花凋落或是杜鵑哀鳴,最能觸動游子情懷。唐代詩人權(quán)德輿在《清明日次弋陽》中寫道:“自嘆清明在遠鄉(xiāng),桐花覆水葛溪長。”此時,一個人獨處異地,看桐花花開花落,易發(fā)鄉(xiāng)思相思、慎終懷遠之情。
與溫潤的杏花春雨不同,桐花春雨常給人料峭之感。但桐花樸素深摯,別有一種暗淡低回之美。這樣的素淡之花,更有洗盡鉛華之后的恬淡與從容。桐花飄零時,立于樹下,閉上雙眼,于無我之境,享受寵辱不驚的美好時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