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5-11 09:48:00
■石永亮
臨近九點,隔壁病床的李海濤在家人陪同下返回心血管科二病區(qū)。剛進病房,他就夸夸其談,許下了他的養(yǎng)生之道:“我準備減肥到14O斤,加強鍛煉,不吃細糧!”
“不吃細糧”一句話,讓我想起了許多以前的事兒。
打記事起,我就幾乎很少吃上純細糧做的蒸饃,多是白面和玉米面、紅薯面,再不然就是高粱面兩摻,因為那時作為細糧的白面是憑票定量供應的,一家六口光靠那點細糧根本不夠。
上高中那年,學校實行學農、學軍和學工。我當時趕上了學工,進到城西一家電廠學習了半個月。學工時,午飯是用飯票在電廠大門外排隊買的。我們一組六個學生,第一次從送飯菜的汽車上聞著飯香,各自挑喜愛吃的買上一碗,路邊隨便找個空地吃著,感到很新奇。當時,班里還有幾個農村戶口的學生,同學們下午上班,見面時免不了會相互詢問午飯吃的啥。“肉菜,好面白蒸饃!”農村同學回答的倒也干脆。
時光茬苒,轉瞬到了2010年。一天,正與同事一道在東廠區(qū)例行質量監(jiān)督檢查的我,忽感雙腿無力,渾身虛汗,看了大夫后才知道得了糖尿病。就這樣,年僅49歲的我遺傳了母親的病癥,成了“糖人”隊伍中的一員。
如今,己經退休八年的妻在家中閑來無事,每天總是抱著手機翻看各種養(yǎng)生知識,并時常叮囑我吃點雜糧,多點健康。還隔三差五換著法兒地蒸白面與燕麥、喬麥、玉米面三摻的雜糧小饃。其實,我知道她這是對我好。“中國人現(xiàn)在步入小康社會了,但只有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,才是幸福生活、健康長壽的助推器。”我心里暗嘆。
感受小康,糧安國邦。從“缺糧”到“吃得健康”的轉變,越來越多的國民也更加注重健康和營養(yǎng),而小康社會的廣義糧食安全也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