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3-29 14:22:17
“春耕深一寸,頂施一遍糞。煙田春耕一定要深下去,將表層熟土翻下去,把底層生土翻上來,才能便于煙株根系的養(yǎng)分吸收和通風透氣……”近日,在山東濰坊諸城市賈悅鎮(zhèn)邢家山嶺廣袤的煙田里,一名身材壯實、面帶青澀的年輕人正在跟幾位前來觀看他家春耕作業(yè)的煙農分享著自己的春耕經驗,看年輕人的這副嫻熟勁儼然一位耕田種煙的“老把式”。
這位年輕人名叫王富光,其實他只有一年的種煙經驗。種煙時間雖短,王富光卻因為年紀輕、腦子活、愛鉆研、干勁足,去年在煙站和合作社的幫助和指導下,生產技術落實好,大田煙葉長勢棒,賣煙收入是周邊村里最高的。
1986年出生的王富光,大專畢業(yè)后一直在城里機械廠上班。但是因為他家在農村,在外打工與老婆孩子聚少離多,收入也不盡如人意,于是他鼓足勇氣放棄了自己從事七年的工作,毅然決然地走上了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的道路。
剛剛回鄉(xiāng)的王富光“兩眼黢黑”,找不到賺錢的門路。后來經他多方打聽,最終瞅準了煙葉種植這一行當。“我們村是傳統(tǒng)的煙葉種植村,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很多都通過種煙賺了錢、買了車,過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,我覺著我也能行。”沒接觸過過煙葉生產的王富光卻對種好煙葉有著十足的信心。
王富光雖然確定了創(chuàng)業(yè)方向,但是自己沒門路、沒資金、沒技術,如何順利啟動他的種煙事業(yè)成了擺在他面前的難題。
王富光從合作社流轉了100畝土地,開啟了種煙創(chuàng)業(yè)之路。
“我真是太幸運了,恰好遇上我們村領辦合作社,發(fā)展新型種植主體,煙站技術員和村里的支部書記都來找我,鼓勵我辦農場、種烤煙。”王富光高興地說著自己開始種煙的經過。
王富光所講的是一種在當地煙草部門推動下實施的“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”生產組織模式。他們村在村黨支部的主導下將分散的土地集中流轉到村辦合作社,合作社再將土地轉包給像王富光這種經濟狀況良好、種植意愿較強的返鄉(xiāng)青年、退伍軍人、社會能人,并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、服務指導,將他們發(fā)展成為新型種植主體,來發(fā)展壯大種煙隊伍。
乘著村領辦合作社的東風,王富光的種煙難題迎刃而解。他在村支部和煙站的幫助下,從銀行以優(yōu)惠的利息貸到了20萬元,用這筆啟動資金從村合作社轉包了100畝土地辦起了煙葉農場,成為了煙葉生產的新型種植主體。
對像王富光這樣的新型種植主體,村里不但有土地流轉、銀行貸款的優(yōu)惠政策,煙草部門還與村辦合作社合作,為他們建立了規(guī)范的農場經營管理制度,組織了系統(tǒng)的煙葉政策、生產技術培訓,幫他們提升了煙葉種植技術和農場管理水平。
王富光(左一)與煙站技術員一起檢查煙田春耕質量。
去年王富光煙葉種得好、收入高,除了因為他本人能吃苦好學習、家庭農場經營到位外,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是,他煙葉生產全程都用上了煙草部門推出的托管服務,讓專業(yè)復雜的煙葉生產變得輕松簡單,技術落實也更加精準到位。
據介紹,煙草部門依托轄區(qū)煙農專業(yè)合作社搭建了生產用工、農機服務的托管平臺,并研發(fā)上線托管服務線上預約系統(tǒng),將煙農和服務組織串聯(lián)在一起。煙農在有服務需求時,通過手機就可以一鍵下單,享受專業(yè)快捷的涵蓋煙葉生產全過程的專業(yè)化服務。
“現在煙葉生產服務體系實在太完備了,種煙全程的活兒都不用自己干,也不用每天家里、煙田兩邊跑,只需一部手機就能實現輕松種煙。”王富光談起去年的種煙經歷,笑著調侃經過一年的時間,自己從給別人打工搖身一變成了煙葉農場經理,成了名副其實的小老板。
王富光的這個“老板”的稱呼確實是當之無愧。2021年,王富光的百畝煙葉純收入超過了15萬元,他通過種煙實現了家門口創(chuàng)業(yè)的夢想,完成了人生華麗的轉身。
“種煙離家近、賺錢多、操心少。今后我一定要學好煙葉種植技術、農場管理經驗,繼續(xù)將種煙事業(yè)堅持下去,做一名新時代的職業(yè)煙農。”王富光對自己未來的種煙之路充滿了期望。
作者:鄭海峰